武山县全域旅游暨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项目背景:
武山县隶属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2011年统计数据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
近年来,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成了“红、黄、蓝、绿、墨”五彩四季游的旅游格局,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旅游接待人数持续上升,收入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6年,武山县被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了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项目构思:
武山县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要按照“一镇一主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镇一亮点”特色品牌的乡村旅游形象,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现代都市农业引领镇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充分发挥每个乡镇独特资源优势,错位发展办精品,差异竞争显特色,将武山县打造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县,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跨越发展,打造武山县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把武山县建设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国际有名、国内知名、西北闻名、甘肃著名的主题性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在资源依托、空间分布及开发利用导向的基础上,对武山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立足优势,将资源优势向招商优势转变,向发展优势转变,向产业优势转变,向经济优势转变,向品牌优势转变,形成发展的链条。规划根据武山县各乡村本身特色及资源禀赋,结合文化内涵梳理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以尊重自然生态、突出主题特色、满足旅游功能空间配置需要为原则,在整体布局上注重各片区的主题特色性、差异性、连续性和互动性,统筹考虑区域旅游资源类型及区域内部协作关系。形成中心掌控,一带整合,组团共生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即以武山县县城至洛门镇的武山大道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构建武山县乡村旅游服务信息集散中心;聚集资源、突出村镇,融合特色产业重心,重点构建八个乡镇旅游组团。依据“错位发展、特色突显、节点串接”的原则,以线串点,组团联动,构建武山县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体系。
根据各镇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本地实际情况,创建品牌,发展各具特色的“一镇一产业”的镇域经济模式,加强对专业村、专业镇的扶持引导,集中培植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带,提高优势农产品、水产品聚集度,促进优势农产品、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产业小镇集群,从更广范围整合资源,打造经济规模较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县专业镇及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作出示范。
一心:
——武山县游客集散中心
一带:
——渭河水域休闲带
八大组团:
洛门镇祈福文化乡村旅游组团
马力镇艺术文化乡村旅游组团
滩歌镇“旋鼓文化”乡村旅游组团
四门镇美味乡村旅游组团
鸳鸯镇红色记忆旅游组团
山丹镇创意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组团
温泉镇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组团
龙台镇消夏避暑度假旅游组团
建设成果:
通过规划落地实施,全面加快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农村景观化进程,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使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6%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3%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2%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武山县全域旅游的发展,通过景区联动和乡村联合,让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